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对此,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表示,去年,北京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北京推动出台城市更新条例,印发实施存量国有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的指导意见。同时,申请式退租、保护性修缮和棚改持续开展,并支持腾退空间和楼宇改造升级,老旧厂房改造持续推进。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北京将按照要求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一方面,将完善城市更新政策支持体系,落实城市更新条例,出台用地使用权配置办法等城市更新条例配套政策。另一方面,将大力推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2023年将实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开工300个、完工100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00部、完工600部,开展2000户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和1200户修缮。
去年,北京城市更新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022年11月25日,《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由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业内人士表示,从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今年北京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落实城市更新条例,完善配套政策,未来可能还会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去年,北京持续推动既有轨道线网提质增效,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成果,例如国贸站换乘通道加快建设,安定门站增设出入口进一步优化建设方案,完成5号线宋家庄站和天通苑北站折返线改造工程。据了解,目前,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完成各项专题报告编制报批,已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履行正式评审工作。
记者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023年重点任务提出,要加速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慢行系统的“多网融合”,推进公交轨道融合发展,推动形成轨道服务中长距离、公交服务中短距离出行的互补发展模式。
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要让轨道与公交的换乘接驳更加便捷。据市交通委介绍,去年,北京市结合公交轨道融合发展要求,对北京全市361个轨道站点的1434个出入口逐个摸排,优化方案,改造后,30米接驳距离的轨道站点比例由42%上升至45%。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北京将继续推进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示范段工程建设,改善慢行系统品质。具体的改造内容则在北京市政府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中得到了明确:今年北京将推动城市副中心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示范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南展工程,推进北四环至西直门交通枢纽慢行贯通路线工程。
记者注意到,目前,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南展工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去年年底,自行车专用路南展一期工程基本实现贯通,市民可从后厂村路一路沿上地东路、上地东二路、上地南路、信息路、中关村北大街、荷清路骑行至北四环。重点任务清单中提出的“北四环至西直门交通枢纽慢行贯通路线工程”则被视为自行车专用路南展二期工程,将更加方便西北部地区市民的绿色出行。
政府工作报告的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轨道站点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打造一批轨道微中心。同时,也要探索轨道投融资管理、规划管控、收益反哺等机制创新。
记者注意到,这是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要在轨道交通领域探索“收益反哺”等机制创新。去年12月,《北京市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实施细则(试行)》印发,提出鼓励车站毗邻用地建设项目与轨道站点一体化衔接、同步投入使用,同时,支持轨道交通项目通过一体化规划建设提供便民服务,并将相应收益反哺轨道交通。
对于居民来说,最主要投放的垃圾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但是在生活中,难免有废旧的床垫、床板、木板等大件垃圾,以及装修时产生的装修垃圾。这部分垃圾怎么处理?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完善社区可回收物、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回收体系。
记者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北京已推进可回收物、大件垃圾、装修垃圾体系建设,规范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体系建设。同时,组织各区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规范市场秩序,指导首开集团开展“物业服务+社区再生资源回收”模式试点。
举例来看,西城区已完成“社区交投点、街道中转站、区级中转站”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实现低值可回收物托底回收。海淀区以街镇为单位,设置规范410余处再生资源回收车,建成以街镇为单位的回收中转站网络。昌平区培育引入市场化收运处理企业,年处理大件垃圾1.1万吨。首座装修垃圾专用资源化处置生产线在朝阳区高安屯投运,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和朝阳区试点实施“线上下单、按车计费、末端结算和服务评价”的装修垃圾收运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模式。
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优化“每月一题”改革协同机制,以更多小切口改革,破解更多高频民生问题,再解决6.1万套房产证办理历史遗留难题。
自2020年起,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启动化解房产证办理难问题的专项工作。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维在1月14日“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中表示,近年来,北京持续加大房屋登记“放管服”的力度,推出了“综合窗口”“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多项服务改革,不断提高办证的便利度,很多手续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办理。
“历史遗留问题”指的是一些房屋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比如开发建设单位当年没有按照规划建设、没有足额缴纳税费等原因,现在难以按照正常程序来办理登记,造成了“房产证办证难”。
“这个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到入住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落户口、孩子上学、房屋交易,成为这些群众急难愁盼的一类老大难问题。经梳理,涉及这类问题的大体上有40多万套房,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连续两年纳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重点调度。”张维说。
他介绍,目前已经打通了各方面的机制,联合各部门、各区建立市级联席会机制,一起来研究政策,破解难题。经过大量调研,提出了“尊重历史、无错优先、违法必究”的工作原则。“尊重历史”是办理手续要还原到项目建设当时的政策环境。“无错优先”“违法必究”就是要厘清责任,建设单位有违法行为的要严肃追究,购房群众依法合规取得房屋的要先办证。
“按照这三条原则,已相继出台10多项政策,为400多个项目、34万多套房屋打通了办证路径。”张维表示,今年还将继续攻坚克难,力争基本解决这类问题,把百姓的日子守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