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床垫销售组

银保监会提示房贷转经营贷风险 警惕贷款中介诱导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国内房贷利率持续下降,今年央行已经三次降息,5年期以上LPR在年内已累计下调35个基点,降至4.3%。其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到了4.1%,部分城市甚至阶段性放宽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今年以来,针对普惠小微企业的信贷利率进入了“3时代”。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央行连续两个月下调1年期LPR共计15个基点,带动银行业平均经营贷利率下调。目前,不少银行审批发放的经营贷利率已下降至3.4%~3.8%的水平。

在房贷、经营贷利率下调的背景下,今年一些不法中介发掘“商机”,向消费者推介房贷转经营贷,宣称可以“转贷降息”,诱导消费者使用中介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到银行办理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

对此,银保监会在日前发布风险提示,这种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的操作,隐藏着违约违法隐患、高额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风险。

根据贝壳研究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2月首二套房贷主流利率指数环比继续下行。12月首套主流利率平均为4.09%,二套平均为4.91%,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分别回落155个基点和100个基点,创历史新低。

截止到12月中旬,贝壳研究院监测范围内已有19个城市首套房贷主流利率降至4%以下,其中二线城市有6个,三四线城市有13个。从首套主流利率来看,本月包括一线城市在内仅有9个城市高于4.1%。

“预计未来需求侧宽松政策仍将持续,高能级城市的限制政策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和可能,包括贷款利率、首付比例、认房认贷政策等。”贝壳研究院一位分析师指出。

一位购房者告诉记者,他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接到过贷款中介的电话,对方宣称可以转按揭,转贷利率不会高于4.9%,甚至更低。

“操作方式大概是由中介垫资结清上一家银行的房贷,然后跟下一家利率更低的银行重新办理抵押和按揭。”这位购房者告诉记者,“中介垫资的利率是100万元的贷款每天支付利息1000元,相当于0.1%的日利率。”

这位购房者告诉记者,前几年,他在武汉买了一套新房,首套贷款利率达到了5.73%。“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利率水平,尤其是今年房贷利率不断下降,落差很大。但我也没有接受贷款中介的建议转按揭,还是担心有风险。”

银保监会在日前发布的风险提示当中,同样强调中介诱导消费者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属于违规操作,并会给消费者带来违约违法隐患。

根据相关监管规定,经营贷须用于生产经营周转。银行与消费者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但在“转贷”操作下,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在经营贷办理过程中,不法中介宣称可以提供办理各项证件、材料的服务,“帮助”消费者申请贷款,其实是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获得申请经营贷资格,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如果消费者和贷款中介在向银行申请经营贷的过程中弄虚作假,最后资金链断裂给银行造成坏账,可能存在涉嫌骗取贷款罪,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告诉记者。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在认定标准上,骗取贷款罪数额达一百万元以上或者对银行或金融机构造成的直接经济达二十万元以上的均可以对其进行立案追诉。

一位国有大行南京分行信贷部门人士告诉记者,监管部门一直明令禁止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业,银行对申请经营贷的企业有多方面要求。比如,企业必须经营满一年,贷款人担任法人代表和主要股东满一年以上才可以申请经营贷;不符合经营贷要求的,银行会加大审核力度。

即使中介通过弄虚作假成功帮消费者申请到经营贷,在贷后管理中,银行也会跟踪企业的经营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监测到贷款违规进入房地产,银行会要求消费者限期还清所有贷款,个人征信也会留下不良记录。

另外,大部分银行会要求消费者的经营贷期限为1年或3年,最多5年续签一次。利率越低,续贷的间隔越短。每次续贷,银行还会按程序审查企业的贷款资质和经营情况。银行不会保证一定能成功续贷,更不会保证续贷时利率与原来一样。

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消费者的还款压力也更大。续签经营贷的时候,不少银行会要求先归还本金,等成功续贷之后再发放一笔新的贷款。这意味着,消费者还要找中介的过桥资金应急。

银保监会在风险提示中指出,中介垫付“过桥资金”,息费隐藏诸多猫腻。不法中介所谓的“转贷降息”,需要消费者先结清住房按揭贷款,再以房屋作抵押办理经营贷。不法中介为牟取非法利益,往往怂恿消费者使用中介的过桥资金偿还剩余房贷,并从中收取垫资过桥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消费者“转贷”后的综合资金成本可能高于房贷正常息费水平。

即使最终申请经营贷失败,消费者仍将被中介要求承担上述各项高额费用,同时还将承担高息过桥资金的还款压力。

“以贷还贷”“转贷”操作,消费者也要承担资金链断裂风险。经营贷与住房贷款在贷款条件、利息、资金用途、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经营贷的期限较短,还款要求也很不一样,且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借款人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

“转贷”操作还隐藏着信息安全权被侵害风险。消费者选择“贷款中介”的“转贷”服务,需要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相关重要信息提供给中介。部分中介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后,为谋取非法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相关信息,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消费者应当防范不法中介虚假宣传,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咨询,警惕不法中介的套路陷阱,认真审核合同内容,按约定使用贷款,以及注意个人信息保护,避免造成财产损失。”银保监会在风险提示中强调,“消费者要认清转贷操作的不良后果和风险隐患,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