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一直有一种奇特的能力,通过特殊的观看,可以在最微不足道的题材、最司空见惯的场景中揪出非同寻常的东西,让它们成为挑动鲜活情绪、触发宏伟想象的开端。
爱泼斯坦便是这么一位摄影家,他对观察凡庸生活有持久的兴趣,并能找到方式赋于它们机巧与嘲讽。他认为在最平常的生活中隐藏着神话,而对神话的意义以及在拍摄时能发现日常生活具有一种神话般的特质深感着迷。
这种神话特质的存在阐述了一幅图片中的人物与场景为什么能够既简单又深刻。
爱泼斯坦早期的作品拍摄纽约街头生活,以及度假、娱乐中的家庭,也包括乡间旅行,这些照片就透出一种机巧的观看和异域情调。在之后的《追寻印度》中,他一个局外人却从局内人的视角看印度,在《变化中的越南》中,又以一个人的视角观察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
他的观看一直脱出想当然的惯视,避开明显易得的套路,所以当他构思“三部曲”的第一部《城市》时,照片中的纽约就不是惯常的“权力与名流光彩四射的城市,而是陌生人眼中一座不安的城廓,费解中透出荒寂的美”。
加文煤电厂,柴郡,俄亥俄州,2003年
爱泼斯坦认为单张影像也能隐含叙事,但以暗示的方式达成。
它们能陈述答案,但在明确有力地提出问题上更具优势。未知部分诱导你去体验事物,一步步接近秘密。同样,从图片组合来说,借助摄影,一个摄影师能以暗示的方式来叙事(narrative),但它与文学中的讲故事(storytelling)有差异。
由于爱泼斯坦的作品往往按展览与画册的形式呈现,所以对他来说倒是发展出一种更有讲故事意味的表达方式,采用一种更明确的影像叙事。它们有发端,进展,结尾,在这个过程中,使图片更有力度的方式恰恰就是引领你进入体验的方式。
最后你必须抵达终点。因此在这样的方式中,陈述可能是叙事的。摄影师要找到方式赋予图片足够的层次,那样观看者才可能回顾它,再观看,并且思考能否以一种新的方式去再体验。
我们对摄影太习以为常了,因此我们很容易以各种想当然的方式去观看照片,而那些好的照片总能邀请一种沉思,一种深入阅读。
哭泣的山毛榉,纽约布鲁克林区植物园,2011年
“通过挥霍无度的消费,所制造出的发展不是进步,而是一种自我。”
这是最知名的摄影师之一,米奇·爱泼斯坦 Mitch Epstein,在《能源》(American Power)系列中,对盲目开采、消耗天然能源现象发起的批判。
比洛克西,密西西比州,2005
席梦思床垫挂在大树的枝杈上,棕榈树夭折,汽车翻覆,但阳光却仍明媚。
爱泼斯坦用一系列“超现实主义”照片,冷静呈现了能源耗尽之后荒诞、真实的人类生存现场,照见了我们内心深处贪婪的消费主义能量。
Mitch Epstein 米奇·爱泼斯坦
1952年出生于麻省霍尧克,现居纽约。其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惠特尼艺术博物馆等重要博物馆收藏。摄影之余,他还是导演、电影摄影师以及电影美术指导。
“能源”项目源于2003年俄亥俄州的柴郡的委托,当时该镇已被能源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公共事业公司之一)收购。许多房屋被夷为平地,街道上空空如也,工厂的污染极大损害了人们的健康,能源的生产反而使原本美好的城镇日趋衰败。
历时足足5年,横跨25个州。由于题材的敏感性,爱泼斯坦数次被安保员阻止,甚至被FBI审讯。
2009年,《能源》系列由德国著名艺术图书出版社斯泰德(Steidl)出版。2011年,荣获瑞士私人银行Pictet & Cie的皮克泰(The Prix Pictet)摄影大奖,这是专以环境为主题的摄影奖项。
他拍下了几乎所有类型的能源建筑:煤炭电厂、太阳能、油井、水电坝、风车、核电站、输油管……
通过拍摄这些象征性的建筑,爱泼斯坦构画出当时社会消费主义的轮廓:对能源的无尽消费所导致的浪费、污染和不可逆转的城市景观。
胡佛水坝和米德湖,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2007
阿拉斯加输油管系统,阿拉斯加,2007
《能量》系列
《能量》系列作品
《能量》系列
阿莫斯燃煤发电厂,雷蒙德市,西弗吉尼亚州,2004
这是弗吉尼亚州一处普通人家的庭院:树、鲜花、小屋。这是一个周末的早晨,屋中主人仍在安然熟睡,一切都那么静谧、恬适。
将视线放远:阳光充沛的庭院背后,却突兀地矗立着燃煤发电站两个巨大的散热塔和烟囱。
BP卡森炼油厂,加利福尼亚州,2007
这些阴森可怕的能源装置,从它的“血盆大口”源源不断吐出的污染,已如此深入地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
加文燃煤发电厂,柴郡,俄亥俄州,2003
波卡高中和阿莫斯煤电厂,西弗吉尼亚州,2004
阿莫斯燃煤发电厂,温菲尔德,西弗吉尼亚州,2007
爱泼斯坦沿袭了“新地形学”的摄影方法,用大画幅相机客观、准确地定格某一处的地方形貌,与被摄景观和人物保持一定距离的凝视。
沙尔梅特炼油厂,新奥尔良路易斯安那,2007
新奥尔良艺术博物馆,路易斯安那州,2005
爱泼斯坦将其批判深埋于一张张看似美丽的风景之中,以此触动观者多角度的思考。
华威海洋石油平台,多芬岛,阿拉巴马,2005
爱荷华州80卡车休息站,沃尔科特,爱荷华州,2008
我们消费、损耗能源,“换”来的却是日趋污染的水和空气,和日趋恶劣的生存环境。我们是否有能力承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斯奈德,得克萨斯州,2005
雪佛龙炼油厂,点里士满,加利福尼亚州,2005
出口冰河,基奈峡湾国家公园,阿拉斯加,2007
玛莎·墨菲和查理比格斯通基督徒,密西西比,2005
世纪风电项目,布莱克斯堡,爱荷华州,2008
美联,得克萨斯州,2005
米德湖国家公园,内华达,2007
尼亚加拉大瀑布,纽约,2005
加州长滩,2007
加州棕榈泉,2007
核电站二号机组,格鲁吉亚,2006
皮尔斯堡,佛罗里达州,2005
冬青海滩,路易斯安那州,2006
中国级循环,加州贝克斯菲尔德,2006
▲ 胡佛水坝与米德湖,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 2007年
▲ 雪佛龙炼油厂,里士满,加利福尼亚州 2005年
▲ 克恩河油田,奥伊尔代尔,加利福尼亚州 2007年
▲ 80卡车服务区,爱荷华州 2008年
▲ 康利码头,波士顿,马萨诸塞州 2008年
▲ 莫比尔公司的炼油厂,新奥尔良,路易桑纳州 2007年
▲ 阿尔塔蒙特山口风力发电厂,加利福尼亚州 2005年
▲ 棕榈泉,加利福尼亚州 2007年
▲ 阿拉斯加石油输油管,阿拉斯加山脉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