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床垫销售组

《九工十八匠》蓑衣工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蓑衣工

      蓑衣,古代叫“莎衣”、“草衣”、“袯襫”,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雨具,并且历史悠久,在西周时即已普遍使用,这一事实可以从《诗经》的“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之句等可以得到佐证。蓑衣工,即制作蓑衣的技术工人,该行业崇奉的宗师是神农鲁班

        古代的蓑衣制作材料为莎草,也叫“台草”或“龙须草”。蓑衣和斗笠虽然是我国古代人们不可缺的常用必备雨具,但它的功能到后来经过风俗事物的演化,已不仅是体现在单纯的御雨方面。在古代农耕社会对自然天气的严重依赖“靠天吃饭”的年代,它又是我国古代旱灾祈雨民俗中的重要道具。

        虽然一般晴天比雨天多,蓑衣有很多时候会被闲置在屋角,但它却是不可或缺,因此它又赋予一种储备功能,具有“不常用应常备”、“闲时不备,需时有患”;一如人才。还随着蓑衣和斗笠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具备的意义也就越加广泛,而且与“酒”和“书”还成了高人隐士泛舟江湖的陪衬之物,显现出一种文化意义;常被文人雅客形诸吟咏之中,渐渐成了高雅之物。我国历代骚人墨客对蓑衣斗笠的写照描绘,比比皆是,难以胜计。

       蓑衣制作的材料最早是用莎草,这种草皮坚细滑,有的地方野生的很多,也有人大量种植,成批制蓑作为商品。后来,人们发现棕皮的性能优于莎草,遂将蓑衣材料由原来的莎草而改用棕皮。棕纤维的拉力很好,蓑衣工又将棕用来制作绳索,故此后来民间将蓑衣工称之为“棕匠”。

        蓑衣工——棕匠加工制作的项目内容大致为四大类型:(一)雨具类;如蓑衣、斗篷等。(二)绳索类。(三)绷垫类:如床绷、睡垫、坐垫之类。(四)日杂类:如扫帚、刷帚等。早期是以蓑衣为主,后期以绳索为主。

一、蓑衣制作工序

(一)清棕:将棕皮按长短等级分开并撕去棕骨。

(二)撕棕:将一部分撕去棕骨的棕皮以棕耙扯松撕成棕纤维。

(三)打蓑衣绳:用棕桡子将棕纤维挠掴(打)成为单股棕绳。

(四)铺棕:将另一部分棕皮铺成上大下小的衣状,一般铺6到8层,面子这边向下,铺以好棕。底子之棕次之,中间之夹层者又次之。

(五)缝制:蓑衣的一般规格宽(肩部)为2.4尺,长为3尺。铺好棕片后以蓑衣针穿棕绳缝之。先缝领口,再缝底子,皆缝直线,针迹较稀。缝毕将面子翻过来再缝,皆缝横线,则针迹愈密愈佳,缝得紧密既牢固又显得精工美观。一般一件蓑衣制作要两个工,如果临时打棕绳则要两个半工。蓑衣常见的有三种:农夫蓑衣(大蓑衣)、渔夫蓑衣(两截式蓑衣)、牛蓑衣(蚌形蓑衣)。

二  绳索制作工序

    绳,粗线;索,粗绳。在过去的悠久漫长、纯朴落后的年代里,棕制绳索是人民不可少、最常用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重要的用具,其使用的范围和数量广泛而巨大。

其制作工序一般主要为六大工序:

(一)备料:将原棕皮按毛棕(纤维短的)和线棕(纤维长的)分开,并剥去棕骨。

(二)理棕:将无骨棕皮铺平拉直,并以数片相叠成束。

(三)拉棕:也叫“撕棕”或“扯棕”,方法是双手握住棕束兜部,挥起以棕尾砸入棕耙齿扯之将棕纤维撕脱出来,成为松散的棕丝

(四)挠线:俗称“打线”或“吊仔咀”。即指用“棕吊子”将棕丝桡掴打成单股棕绳。

(五)打绳:俗话叫“催绳”或“掴绳”。视所需要将数股单绳两端分别牵在主棕车和副棕车上,以棕码子卡之控制绳股,摇动主棕车将所系之单股绳打紧后,将棕码放松,一边摇动副车配合,让绳股被打紧后的反弹力将数股绳自然而均匀地纠结成“索”。

(六)清绳:绳索打成取下刹紧绳头,以火燎去多余显露之棕毛并拭擦光洁。

三  棕绷床制作工序

棕绷床和床垫,在过去生活低陋的年代里,还曾经被人民认为是一种奢侈品,它的特点是睡着柔软舒适并且耐用。一般为城镇居民和大户人家所用,寻常百姓之家可能还少有人享受。其加工制作工序是:

(一)理棕。

(二)扯棕。

(三)吊线。

(四)打成双股小绳。

(五)制绷架。以硬木制成与床框内径相等的长方形框架,四角及腰中加上杖棒以加固。

(六)于框架四周每隔1.5寸远钻上直径约为三分的穿绳孔。

(七)穿绳:将双股小棕绳从框架四周的孔中穿过,以斜纹交叉相织将绷架穿满。

(八)加楔:穿完绳后,在绷架框上的每个穿绳的孔中用杉木尖楔紧,敲断剩余之木,捶平即可。

       现代社会发达,有多种新式雨具可供使用,棕制蓑衣已很少有人穿用,棕床绷、床垫也因各种新潮流的“沙发床”、“席梦思”的普及,用的人不多了。棕绳索也因工业发展需要用绳索的体力劳动也大量减少和化学纤维绳索的出现,而使得其行业形式冷落萧条了。但因棕制品具有拉力强,抗湿耐腐的性质仍被人民所喜爱和怀恋,所以乡村现今仍有少数的人仍在继续加工和使用。




联曰:千块铺成两面袄,万针缝成半身装。

蓑 衣 工

(民歌调)

蓑衣历史渊源长,《诗经·小雅》载“无羊”。

蓑、笠原为避雨具,兼可御寒抗风霜。

古代制蓑用绿莎,此草坚韧又细滑。

后世制蓑用棕皮,两面缝固质更佳。

棕匠制蓑兼放绳,料用毛棕与线棕,

   苎蔴黄蔴白蔴用,还有葛蔴和梧桐。

农家绳索用处多,系扎箱笼与筐箩,

蓬索能将船帆挂,藤索可把犁辕拖。

修制新旧棕床绷,硬木为框穿斜纹。

收紧绳眼钉木塞,睡觉舒适喜软盈。

昔日雨具不可离,今朝消逝业已稀。

千棕万桐已非羡,只听老人说蓑衣。

                  无吾《乡土民俗行业工匠歌谣》      

蓑衣工歌

(反情调)

昔日神农尝百草,常遇大雨淋头脑,

制成蓑衣和斗笠,相传至今一手艺。

棕树出在盘洲国,春秋两季有棕割。

蓑衣全是棕织成,要织蓑衣先搓绳。

再把棕片来铺平,弯针穿绳两面缝。

蓑衣上宽下面窄,细雨大雨得遮得。

形象好像呆鹰翘,竹片马根肩上塞,

上有棕圈卡在肩,腰上绳子两边栓,

蓑衣式样几色分,艄工农夫不相同。

牛蓑衣,蚌壳形,耕田春天怕雨淋。

蓑衣工,兼放绳。大小棕绳放得成。

《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

蓑衣工对联

雨中能剪韭,千块铺成两面袄,

雪里可寻梅。万针缝就半身装。

赖君驱雨伯,徐吟飞霰寻梅句,

披我胜波臣。漫作垂纶钓雪图。

丘原遍棕榈,会是滂沱来大道,

风雨一莎衣。偏能坦荡到中天。

无事芰荷遮雨露,绸缪未雨叼君庇,

却有莎裳驱波臣。掩护如云胜舶来。

千颗碎珠寒带雨,莎草缝成为雨具,

半身柔翠冷披烟。棕皮制就作衣衾。

黑云翻墨遮天际,往来宛若祥云覆,

白雨溅身不透衣。出入何嫌霪雨侵。

耕田自用蓑衣著,一件遮身如铠甲,

行路无劳伞盖张。两能避雨御风寒。

虽是称衣不用布,水浆不入包通体,

乃为遮雨且防寒。风雨难浸护满身。

晴时假得扶持力,出外郊行常可备,

雨日叼将覆庇功。骄阳骤雨自无妨。

映日火云忘上丽,为爱烟霞浮野棹,

跳珠白雨任旁流。自耽风雪钓寒江。

作者简介

谭南森:又名岚松,笔名无吾。衡东杨林人。工艺美术师,衡东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艺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世界艺术家协会会员。

艺术事迹:平生执着追求研讨民间工艺,竹木书画雕刻作品遍及国内外,享誉艺林。作品多次获得市、省及国家、国际级金银级多个奖项。作品和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政届、艺术界知名人士多有题词赞勉。业绩被收入多部艺术权威典籍,获得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获得《有出色成就的优秀民间艺术家》和《杰出民间艺术家》等称号。

喜欢本书的亲们请联系小编:18073415110

定价:88元,不包邮)

发掘衡东文化之底蕴

弘扬湘楚文化之精髓

再创中华文化之辉煌

欢迎关注本平台,洣水文化公众平台,致力于衡东本土文化免费宣传推广公益平台,欢迎大家踊跃供稿。

征稿内容:反映衡东本土诗词、影视、摄影、民俗、书画作品,作品一旦选用,我们会精心打造,广为传播哦!

联系电话:18073415110

投稿微信:18573412622

投稿邮箱:395293867@qq.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