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床垫销售组

泪目!“黎明,你是我一生的守候.”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6年前,为给希望工程筹措资金他不幸罹难,留给妻女无尽的思念和哀伤。如今,在巨大痛苦中坚强挺过来的爱人写下了这篇令人泪目的纪念文章——

 

灿烂的黎明

——纪念爱人张黎明殉职十六周年

江芹

 

2002年7月19日,一个刻骨銘心的日子。这天下午,为了给希望工程筹措资金救助贫困孩子上学,黎明带着新安晚报社记者和安徽艺海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行五人,去六安联系公益拍卖民间艺人捐赠的“紫金砚”事宜。可是,黎明走后再也没有回来。他乘坐的小车途中与大货车相撞,除司机外,黎明等四人遇难。

噩耗传来,犹如晴天劈雳。我两腿发软,浑身颤抖,脑子一片空白,一下晕了过去。

我不相信这是真的。黎明才38岁,他怎能就这样早地走了,丢下我和不满十岁的女儿?我紧紧抱着女儿,泪水如滔滔江河。

黎明走了,他的人生历程定格在38岁。38年,他坚实的人生足迹深深镌刻在我的心里。


曾经幸福的一家



黎明出生在农村一个普通教师家庭。兄弟姐妹4人,他排行老大。母亲体弱多病,家中生活主要依靠父亲一人每月  十几元的工资来维持。黎明从小就和农村其他孩子一样,砍柴、放羊、打猪草……样样都干。贫寒的家庭,陶冶了黎明不怕吃苦、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和一颗乐于助人的爱心。

黎明1982年7月走上工作岗位。从乡政府秘书,团县委副书记、书记,县委办副主任,县交通局长,镇党委书记,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一路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组织、领导和同事给了他充分肯定和鼓励。每次打开黎明的遗物箱,金寨县委、县政府颁发的年度考核优秀证书,,,一件件,它们静静地守候在那里,默默地向我述说黎明生前的故事。

黎明工作起来是一个不知疲倦、奋不顾身的人。加班加点是常事,双休日、节假日也很少休息。有时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就随便啃块烧饼填一下肚子。我多次劝他注意休息,他总是对我说,现在年轻,多干点累不坏,晚上睡一觉就好了。就这样,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常常写材料通宵达旦。即使感冒了在医院吊水,他也把材料带到病房,一只手挂着吊水,一只手还批改材料。由于长期劳累,黎明腰椎受损,有时疼痛难忍。我给他联系好住院治疗,他一直坚持不去,说住院既耽误时间,又不能彻底治好,只是缓解一下疼痛。他想了一个土办法,叫家庭疗法。让我和女儿当他的医生。每当腰椎疼很的时候,他趴在床上,让女儿扶着凳子上到他背上,用脚慢慢踩压。有时他说女儿的力度不够,让我扶着墙,双脚站在他的背上慢慢踩压。他说,这样疼痛减轻了,比去医院治疗见效快,省时省钱。就这样,我和女儿经常当他的家庭医生。1998年冬天,黎明在镇里工作。一次到村里检查冬季会战,爬山路时不小心把脚崴了,当时就不能再行走。随行的镇干部把他背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韧带严重扭伤,需要静养三个月,不能行走。我把他接回家里,要求他一定按照医嘱,在家养好伤后再上班。可是,他回到家里第二天,天下起了大雪。看到铺天盖地的大雪,黎明呆不住了,他急着要去镇里察看灾情,看村里贫困户是否有过冬衣被和粮食。我劝他腿伤没好不能去,否则后果更严重。但黎明执意要去镇里。我拗不过他,只好让他走。看到他拄着棍子在雪地里一瘸一拐的背影和一深一浅的足印,我好难过,泪水忍不住哗哗流了下来。我惭愧:作为妻子,我不能照顾受伤的丈夫,而让他带着伤痛去工作。


,左边第三人是沈素莉,前排右边第一个是张黎明


黎明心系希望工程,千方百计救助贫困孩子上学。1989年,我和黎明恋爱。散步时,他告诉我,,全国希望工程在金寨试点,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从他那里,我对 “希望工程”有了初步了解。后来,黎明陆续向我讲述陪同中国青年报社记者解海龙拍摄“大眼睛”苏明娟的故事,讲述陪同记者冒着大雪去全国希望工程救助的第一个研究生张宗友家……从那时起,我懂得了“希望工程”的真正含义。


,张黎明陪同(米莎小姐右


结婚后,黎明全身心扑在希望工程上。黎明让我们全家节衣缩食,把节约下来的钱用来救助失学的贫困孩子上学。我理解他,支持他。黎明的工资基本上都用于救助贫困失学的孩子,家庭生活主要靠我的工资来维持。那时,县城的年轻人结婚,一般都能买上席梦思床垫,但我和黎明结婚买不起席梦思床垫,就用一张木板床。90年代初,一个双职工家庭在县城生活应是没有压力的。可是,我们每月过半就没有生活费了,下半月我们带着孩子去母亲家蹭饭,母亲常常买好生活日用品送给我们。女儿出生后,穿的衣服大多是弟弟和弟媳买好后从北京寄来。黎明唯一的皮夹克是他弟给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为救助贫困孩子上学,我们没有怨言。黎明的同事告诉我,黎明只要看到上不起学的贫困孩子,总是把身上的钱都掏出来给孩子父母,嘱咐他们一定让孩子重返校园,不能耽误了孩子。一次,黎明在下乡路上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在打猪草,就主动上去问她为什么不上学。得知女孩因家里困难没钱辍学时,黎明立刻掏出身上所有的钱送给孩子,并把她送到家里。后来知道这个女孩叫刘芳,黎明多次去她家里看望。在黎明的救助下,这个小女孩终于复学,后来还考入了职业高中。1998年7月,黎明下乡了解到双河镇大畈村朱理情家非常困难,上有上年纪的公婆要服侍,下有两个孩子要读书。黎明立即赶去看望,并掏出800元给她缓解燃眉之急,之后又让我给她家准备了一大包衣服送去,并坚持每学期救助500元为她孩子上学。朱理情女儿张家云上大学时,黎明又送去1000元,并帮她联系了3000元低息贷款,让她女儿圆了大学梦。黎明有时看到贫困失学的孩子身上没钱给时,就把他们带到家里来,让我找一些学习用品、钱和衣服给他们。他还常瞒着女儿,把她的压岁钱拿去救助贫困失学的孩子。黎明说,他是从贫困中过来的,深知贫困的疾苦。他每救助一个孩子,就感到一次安慰。我每次与他分享这份安慰,心里倍感充实。八年里,黎明结对帮扶的贫困孩子达20多名,他曾救助过的失学孩子,连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了。但孩子们没有忘记他。一次,一个年轻人从外地赶来找到黎明,见面就向黎明表示感谢。黎明不知怎么回事,这位年青人就向他讲述了当年黎明救助他上学的经过,黎明这才想起确有此事。在黎明去世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几个黎明曾经救助过的孩子打来电话安慰我,有的在电话里泣不成声。有两个年轻人竟走了60多公里山路赶来我家看望。朱理情的女儿张家云跪在黎明墓前,悲痛欲绝地哭喊:“叔叔,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您……”


“蜜月的日子”几个字是黎明留下来的


和黎明在一起的日子,我们生活虽然清苦些,但我却感到充实、温馨。黎明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每年过生日,黎明会用不同的方式让我开心、高兴。他或送一本我爱看的书,上面写一段让我感动的话语。或为我吹箫,吹一曲《让我们慢慢变老》:“让我们慢慢变老,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箫音袅袅,让我陶醉。有一年我生日,他专门为我写了一篇文章,用他那主持人般的磁性声音深情朗诵,我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黎明过生日时,我也专门为他写小诗朗诵。《你向我走来》:“你向我走来,甩着头发,总是那样洒脱,把微笑写在脸上,世界一下子倾斜……”《爱的深秋》:“……看着我的眼睛,你拥有一个世界,一个爱的深秋,铺满落叶的小路,弯弯曲曲,通向玫瑰的远方……”黎明听后,激动地把我抱起来,深情地对我说:“你就是一个纯真的文学青年,只懂感情,不懂金钱”。我的诗文集《而我是一株淡淡的草》里面的爱情诗都是为黎明而写的。共同的志趣,让我和黎明牵手同行,用文字传递心声,用文字升华感情。虽然我们物质财富不富有,但我们精神财富富有。我觉得,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富有。


黎明在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任副主任期间,创造性地在各大商场设立找零捐赠箱,捐赠的零钱救助贫困孩子。照片中间是苏明娟和黎明


黎明是一个勤劳而又细心的人。在家中,他只要有空,总是跟我抢着做家务。洗衣、拖地、烧饭等,样样都干。每次出差前,他总是多做些家务,以减轻我的负担。有时出差走得急,不能做那么多,就留下一张字条:“老婆,水已给你冲好。我出差走得急,照顾好自己”。象这样的字条,家中至今还有几十张。

黎明特别疼爱女儿,视女儿为掌上明珠。每天上班时,女儿还未起床,他要亲亲女儿的小脸蛋后再走;晚上下班回来时,女儿睡了,他又去摸摸女儿的小手后再去休息。每次出差不管多远,他晚上都要打电话回来问问女儿。但女儿出生后,黎明没有一个完整的半天陪过她。女儿也因常见不到黎明,问我“爸爸怎么老不回家?”黎明感到愧疚,常跟我说亏欠女儿太多,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黎明调往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后,工作更忙,常常是每隔三、四周后才回家一次。2002年7月13日双休日,黎明终于挤出时间回来,打算在家好好陪女儿一天。可是,当他到家呆了还不到两个小时,单位来电话说有急事让他赶回去。放下电话,黎明准备马上赶回合肥。女儿一下拉着黎明的手央求:“爸爸不要走,爸爸不要走”。黎明抱起女儿,抚摸着她的头,眼含泪花,对女儿说:“爸爸过几天一定回来好好陪你”。乖巧的女儿点点头,趴在窗台上目送爸爸出门。望着黎明渐渐远去的背影,女儿突然大声哭喊起来:“爸爸,你一定回来。爸爸,我等你。爸爸……”女儿挥动着小手,声音渐渐嘶哑。可是,女儿再也没有等到爸爸回来。她做梦也没想到,这竟是她见爸爸的最后一面,和爸爸是生死之别。


曾经幸福的一家


黎明走了,丢下我和少不更事的女儿。我悲痛欲绝,整天以泪洗面。每当看到年青的夫妇牵着孩子在公园里散步、玩耍;每当看到狂风暴雨、雷鸣电闪时,别人家妻女有丈夫守护;每当看到女儿生病在医院打针时哭着喊爸爸;我总是暗自落泪。为了倾诉对黎明刻骨銘心的思念,我打开录音机,一遍又一遍地播放音乐磁带《真的好想你》:“真的好想你,我在夜里呼唤黎明;千山万水怎么能隔阻我对你的爱,月亮下面轻轻地飘着我的一片情。真的好想你,你是我灿烂的黎明……”我的泪水伴随周冰倩如泣如诉的歌声,任其流淌。

我和女儿相依为命,熬过了多少孤独痛苦,熬过了多少漫漫长夜,慢慢从无限悲痛中走出来。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女儿还小,要把她抚养成人;黎明未竟的希望工程事业,我要接过来继续做。这一切需要我坚强起来。我擦干眼泪,独自撑起了家庭的蓝天。黎明走后的16年里,我把女儿培养上了重点初中、高中,考上大学,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省直一个重要单位上班,有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女儿传承了爸爸的爱心,助人为乐,多次受到学校表扬。上大学时,她专门学了手语,每年“六一”她都带着自己省下来的生活费和奖学金,去“自闭中心”和“聋哑学校”慰问那些智障孩子,给她们送去书包、笔、本子,用手语和他们交流,教他们唱手语歌《感恩的心》,陪同他们度过愉快的一天。每次女儿离开时,这些孩子都依依不舍,有的还流着泪央求女儿留下。我和女儿约定,用努力救助贫困孩子的方式,表达对黎明的深切怀念。汶川地震时,女儿在高中带头捐款,捐款数额在班上名列前茅。我向党组织交了500元特殊党费,以救助灾区孩子上学。黎明生前结对救助的张家云,我每学期继续给她500元学费,直到她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家经济虽不宽裕,但每给贫困孩子捐献一次,心中就感到一份充实,一份安慰。

黎明走了,已十六年了。十六年来,五千多个日日夜夜,黎明的音容笑貌无时不在我眼前浮现。如今,女儿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我也步入知天命之年。曾经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多想对黎明诉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黎明,你是我一生的守候。

黎明,你永远是我灿烂的黎明。

  

(作者:江芹,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省直单位工作。金寨籍。)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466789640@qq.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荐稿邮箱:466789640@qq.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